在社交平臺上曬年度書單,在城市書房里享受靜謐的閱讀時光,在熱鬧的直播間里購買書籍、交流閱讀心得……當下人們的生活日常中,閱讀有了許多新的打開方式。不久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,2022年我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(全部圖書定價總額)規模為871億元。其中,短視頻電商零售圖書碼洋同比上升42.86%,占比已趕超實體書店。不斷變化的線上渠道,為紙質書銷售找到新的出口,形成了互聯網時代的閱讀新圖景。
在互聯網時代,人們越來越習慣于快速瀏覽。碎片化閱讀的增加,并不必然以紙質書的退場為代價,也不意味著閱讀興趣的流失。事實上,人們花在閱讀上的時間總體上增多了。調查顯示,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持續穩定增長,圖書閱讀率和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均保持增長。
短視頻電商與圖書之間碰撞出的“化學反應”,反映了互聯網對于閱讀的正面推動作用。這種被稱為“知識帶貨”的圖書銷售模式之所以興起,得益于一批知識儲備豐富的主播,在推介圖書時增加了知識厚度,講解生動有趣,令人耳目一新,從而有了更強烈的購書和閱讀欲望。后來,一些作家也加入進來,與讀者近距離交流互動,進一步提升了“知識帶貨”的熱度。如今,在短視頻電商平臺上,文學、社科、歷史等類圖書在直播間紛紛亮相。
當前,各種新的銷售渠道不斷興起,人們的閱讀熱情有增無減,這為圖書出版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,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讀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,只有那些高品質的作品才能獲得更多關注。無論閱讀方式怎樣變化,銷售渠道如何整合,出版行業作為以內容為核心的創意產業,必須不斷優化產品供給,為讀者更好更快地提供更多優質圖書。
最是書香能致遠。重視學習、重視讀書,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。隨著“知識半衰期”越來越短,一個全民閱讀、終身學習的時代正加速到來。用好互聯網時代的技術便利,讓更多優質圖書在市場上脫穎而出,溫潤心靈、啟迪心智,就能助力書香中國建設,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,為奮進新征程、建功新時代注入強大精神力量。
(張 凡)
(責任編輯:梁艷)